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20的文章

【書】20200315 〈打開心飛〉讀了之後

【書】 20200315 〈打開心飛〉讀了之後 會找這本好像已經絕版的書來讀,起因是因為一則新聞,那則新聞報導了演員劉玉璞的死訊。新聞中簡略的敘述了當年應是知名女演員的劉玉璞的生平,引起了我的興趣,得到了她著作的關鍵字《打開心飛》,這才上網搜尋,在網路二手書店找到這本書。 劉玉璞在維基百科上的簡介引言如此:「劉玉璞為台灣女演員,就讀世新廣電系時,以一口香糖廣告獲注視而入行,後於三年級休學,被發掘到香港,參與邵氏武打電影。後在 1984 年台灣電視公司連續劇《倚天屠龍記》中扮演趙敏大紅。 21 歲嫁予一位牧師,婚後淡出娛樂圈。後罹患憂鬱症, 2007 年結束 24 年婚姻; 2009 年 5 月於家中心臟病發猝死,多天後才被發現。」 2020 年 3 月 4 日的〈早安健康〉網路新聞標題是這樣下的:「最美趙敏」劉玉璞息影嫁牧師,猝死家中多日後才曝光。 以上資訊已足夠引起我的關注。 讀完之後,要說這篇是甚麼讀後感,真的一言難盡。只是想留下個已讀的紀錄而已。基本上,我觀察到每一篇文章都簡短雋永,以另外一個角度來剖析,也許因無法寫長篇。而簡短雋永的文章,正適合為精神生活所苦的人,一點一點的啜飲。寫一下,休息一下;讀一下,休息一下。 她以正面的語氣,寫出了憂鬱症負面的苦。 她的離婚原來不是因為沒有愛,在她的筆下,是因為自認無法勝任妻子及母親的角色,請求她的丈夫放手,她的丈夫是因為體諒及愛,所以應允了她。 其實根據報章雜誌的報導,她的原生家庭其實非常「沒有愛」,她會選擇結束婚姻家庭而回到原生家庭,讓我非常不解,這或許也有許多沒有說出來的謎團。字裡行間,她以沒有怨恨的句法寫著憂鬱症被錯待的苦楚,時常令人心有戚戚焉。 若苦過那種苦,現實還真是不忍卒睹。但她以信仰和正面積極的文字,帶出希望。 但願希望成真了。但願她過世的時候,是毫無痛苦安息主懷的。 斷斷續續讀完這本書,我將這本書帶到教會,想送給一位,我知道她可能會有共鳴的姊妹,沒見到她,倒是見到了她的丈夫,她的丈夫竟然說,他自己也會想讀這樣的一本書,於是我就把書託給他了。 劉玉璞人走了,但願她文筆中的希望,可以傳承下去,不單單希望,但願希望還能成真。 因為經上記著的是,如今常

20200311【書】《沒人知道我走了》心得

20200311 【書】《沒人知道我走了》心得 說實在的,這篇要叫做讀後心得,實在汗顏,因為我並沒有真正老老實實從第一個字讀到最後一個字,主要是為了參加寫作班營隊,對師資的創作好奇的一個預備而已。 好久沒有看文學性質的課外書,這一本,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除了書名的篇章〈沒人知道我走了〉之外,大概就屬小說家王聰威的〈推薦序:我不想殺死妻子〉了吧。一篇序文大概才四頁,看完就淺嚐到了本書的風格和味道。 遙想自己從前還是文藝青年時,很享受閱讀這類文學創作,然而,經過種種人生洗禮和信仰品格標準來看,如今閱讀這類文學作品,真的,越來越吃力,且衝擊到心靈道德。 這是一本幾乎每一篇都有死人或不倫的人生無常之書啊。 我的閱讀停在偽裝成旅行社的殺手公司那一篇〈再射我一槍〉,良久。並不是被劇情吸引到愛不釋手,而是生活中有其他事情分散了閱讀的時間和心神,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停滯在那,那一篇的殺手公司、委託人及殺手間的對話和關係停滯在某個時空中許久,久到我以為我忘了,卻在拾起書本續讀時毫不費力的接上。妻子雇用殺手要謀殺自己的親夫。 愛情在懸疑文學裡面,愛情也不愛情了啊。 總而言之,是的也該說總而言之了 ( 這是後記中的梗 ) ,這些懸疑殺人驚悚鬼怪的元素,以如今的閱讀胃口,已經是過於辛辣刺激了。這些,對心靈成長有益處嗎? 文學有文學的美,然而,那麼多文學家的逝世都不是得以善終,讓我終究對文學幻滅,文學可以讓你感覺到自己的悲傷被輕輕摸過,深淵與深淵響應,然而,文學當中沒有解答,文學不負責解答,藝術只負責美。 文學對於心靈成長不確定是否有益處,但誠然是一種心靈自由的表現方式。生命許多的無奈與驚奇以美麗的方式以美害真,架空歷史中,我們的想像得以自由飛翔,只是太過自由是否難免犯罪呢?這又落入了宗教的窠臼,我道歉。 我開始有些質疑現在的自己是否還適合參加文學寫作營,既報之則安之,只能求主垂憐。

20200307 王伯伯追思禮拜◎文/Willa

20200307 王伯伯追思禮拜◎文 /Willa 王伯伯於 1930 年生,享年 91 歲。一條鐵錚錚的漢子終於在晚年接受了基督教點水禮,榮歸天家。 王伯伯年輕時的炮兵體力,在保家衛國的事上當仁不讓。身為軍隊的輔導長,王伯伯隨著黨國政府播遷來台之後,於眷村中,敦親睦鄰不遺餘力,關懷同袍的大小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甚至曾經歷同袍尋短,王伯伯還是那一個強忍悲痛,協助家屬處理遺體及後事,照顧部屬事必躬親的軍官典範。 王伯伯在軍旅生活維持忠心耿耿,身為山東人,帶著山東口音來到臺灣,年紀大了重聽,聽得懂他山東話的人又不多,在臺灣的生活想必有許多不便之處,但憑著一股鋼鐵般的意志,加上渾然天成的幽默感,關關難過關關過,王伯伯在臺灣成了家,立了業。 在傳統觀念中,男人賺錢養家,責無旁貸,退伍後,王伯伯仍然扛起家計的責任,從事過粗重的工地工作,在王伯伯親生孩子的印象中,爸爸常常帶著滿身的汗水和砂土回到家。即使疲憊,家庭教育並沒有鬆懈,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王伯伯除了要孩子聽媽媽的話之外,憑著高中學歷和人生歷練給的家訓是:儒家傳統的「中庸之道」彈性詮釋出來,便是「做人不要強出風頭」,亢龍有悔,不如潛龍勿用,等到局勢成熟,再一展長才。這樣的言簡意賅的教訓,於職場、於團體,都如錦囊妙計般地透徹了人性。 王伯伯的晚年,掛念著對岸的祖厝修繕,積蓄幾乎耗費在思鄉裡。在臺纏綿病榻,度年如日,「老兵不死,只是凋零」,然而凋零之中,親眼見到子孫滿堂,個個成家立業,可堪慰藉。醫院開的死亡證明上註明王伯伯是「自然死」,傳說中,自然的回歸天家是上帝給的一份禮物。 基督教的追思禮拜,沒有孝女白琴,沒有三跪九叩,只有溫馨的家屬感謝與詩歌緬懷,雖然席間許多人仍然無聲的落了淚,每一顆淚水象徵的不是苦痛,而是一種衷心的感同身受,學習上主「默然愛你」,以同理的心,陪家屬走過王伯伯的最後一段路。 「人生若飲,當如白開水。」君子之交雖淡如水,卻是生命不可或缺的生命泉水。當我們於天家相聚之時,我們要在主前,坦然無懼地向主交帳,因為經上記著:「願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 僅以此文,向王伯伯的家屬及教友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