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8的文章

歐文.亞隆《一日浮生》讀後隨寫

每一個一日浮生讀後隨寫的方塊字,都是從一個疑問開始的。「如果一直不開心,那麼,活著要做甚麼?」我問道。 然後專業人士推薦了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大師 Irvin D. Yalom 給我。在閱讀中,看到了熟悉的名字,羅洛梅。那是我在大學的時候就接觸過的作者。原來他也是存在主義學派的一員是嗎? 《一日浮生》的副標題是「十個探問生命意義的故事」,簡單概括描述內容劇情,就是歐文身為一個精神科醫生 / 心理醫生 ( 我不知道在國外這兩者是否相等,但國內目前沒有心理醫生的機制 ) ,在他的診療室所發生的個案的故事。當然,最後他還是註明如何在個案的故事中將當事人辨識度降低,以及,取得當事人的同意書同意發表等等。因諮商原理基本上是需要保密的,最後的註記說明了其專業態度。 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一次又一次的療程。書中用了第一人稱描述著每一個心理治療過程中的對話及碰撞,難得的是,因為是第一人稱,除了引號裡面的話語之外,還有著作者內心在與個案進行治療時的內心獨白。這多少讓人了解到心理治療師的心智脈絡。書中並沒有提到任何關於精神科藥物的開立,於是我想這本書歐文將自己的定位,在於心理治療吧。畢竟台灣的精神科制度還是以開立藥物為主,而所謂的心理醫生尚未引進,只有臨床心理師及諮商心理師在台灣走跳江湖。 只是,見一次面,一次談話,就算一次療程。然後,一個又一個個案來了,走了,被記錄下來。然後呢?探問生命意義的故事?我讀到了十個生命的吉光片羽,有的要治療師閱讀他的通信紀錄,有的需要歐文陪伴她走過新的死亡打擊,也有年輕時的舞者回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歐文在某個療程結束後播了通電話給個案,介紹了一位管家給他,從此改變了該個案的雜亂人生。這樣的介入,在台灣的臨床心理界,是否也是存在的呢? 在台灣的心理治療界,心理師照理講是要提供病患療鬱的服務,然而,事實上心理師卻又要遵守極其嚴格的諮商倫理法則,於是,在診療室或其他晤談室中,專業的心理師會拒絕個案請心理師為其擦乾眼淚的請求。說來奇妙,心理師不就是負責擦拭病人內心不為人知的苦與淚嗎?但在診療室中,也許,連拿個衛生紙遞給個案,都有是否違反專業倫理的考量呢?看似小事,在療鬱的人際關係中,卻是何等殘酷的事阿! 然而在歐文亞隆的診療室中,好像這些小細節都不再束縛著治療者,也就是歐文醫

#奉養你的老

這天,路得終於生下了一個孩子,對婆婆說,可以奉養她的老。 你說,你在養護之家看父親,他的手緊緊的抓著你時,你記得,小的時候那雙大手總牽著你,到處遊玩,總抱著你,做你最強而可靠的港灣。現在呢,他的手緊抓著你,不希望你離開的樣子,讓你的心好痛,好痛。從以前到現在,你總記得爸爸是個好男人,疼老婆惜孩子,要找婚配對象時,你不自覺的總會拿追求者們跟爸爸做比較,當然,如此嚴苛的條件讓你失去了不少機會,而你也從未後悔最後嫁給了一個比你大許多歲的男人。 從前沒有養護之家,聖經中路得的婆婆只能靠親族奉養她的老,而她幫助她的兒媳改嫁,她兒媳給她的回報就是「可以奉養你的老」的,一個孩子。 如今長照險長看險殘服險推陳出新,不外乎是看準了高齡化的市場,而你呢,你知道保險不能奉養你的老,當你看到你的父親最後被送到養護中心時,你就知道了。再怎樣好的情況,多少補貼一點金錢,然而人老了,往往缺的不一定是錢了,是缺人,缺朋友,缺親人陪伴在身邊。 你還記得當初興起想要搬出母親家中不再與母親同住的時候,母親竟然以死要脅,倘若你們搬走了,你的母親就要自殺給你們看。這種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戲碼,雖然很古老,但卻很管用。你最後屈服於無法承受母親因為自己的緣故而自殺的風險,仍然與母親同住。然而,母親的老人憂鬱發作起來,常常疑神疑鬼,甚至那天,鍋子從架子上掉下來,說巧不巧打中了母親的頭,母親氣得將鍋子丟出房門,並咬定你要為了她的財產謀殺她,這樁鬧劇嚇壞了一群後生晚輩,不知如何是好,最後在你哭著下跪的情況下,以灑狗血的劇情收了尾。 不知道是否如此,母親走的比父親早。而父親,動輒每天五六個小時的看顧及陪伴,你覺得身心俱疲。他,或許也是。一直不願意你走,那隻曾為家庭遮風擋雨犧牲奉獻的手,拉著你的手,而那眼神當中的祈求及不捨,讓你痛苦難當。 每個人的必經之路,似乎,還是要家人陪著才最有安全感。你曾經動過大手術,住院期間,你發現即使醫護人員都在,也盡力照顧你,你仍然感到一片孤寂,沒有熟識的人,沒有一個深刻的情感基底,你在醫院躺著,覺得心裡冰涼到睡不著覺。你總是記得的,因此在你的父親不肯放手之時,你總是特別的煎熬,總是要等到哄睡了父親,才趁著父親熟睡趕緊離開。 最後奉養我的老的,會是誰呢?你尚無子嗣,這麼想著。最後陪伴在身邊的,會是垂垂老矣的丈夫嗎?還是外籍看護? 更何況,如今已經沒有拿俄米和路得這

感恩日記實驗 #3

1. Feel thankful for the rain which made us cooler in this hot day. 2. Feel thankful for waking up early and back to bed after praying and walking. 3. Thanks to the sis who help me correct my translation in Chinese, although just few paragraph. 4. Thanks for getting the certification to engage in a company which do translating professionally. 5. Thanks for doing exercise by playing table tennis. 6. Feel thankful to have my dad to play Gomoku/ Gobang/ FIR (Five In a Row) together in the morning.

英翻中練習#1

英翻中練習 #1 第四章 「老師,我們找到夥伴了」 學生的語言學習管理 孩童在課堂學習語言的主要方式之一是透過參與活動。但這種情況並不會自動發生。正如我們在第一章所討論的,我們需要建立一個能夠讓孩子們學習的環境。創造環境並管理將要進行的程序好維持良好的學習環境,我們在其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良好的學習環境具備以下條件: ● 積極正面的師生關係和學習環境 ● 學生及教具都擁有有效率的組織性 ● 師生之間的有效對話 ● 對孩童的語言學習提供合適的支持 ● 有趣且具啟發性的學習材料和資源 最後三點將會在接下來的章節中進行討論。在本章中,我們將會聚焦於前兩點並且思考: 1. 你想要成為甚麼樣的班級經營者? 2. 學生認為你應該要成為怎麼樣的老師? 3. 營造一個正面積極的教室氛圍可以藉由下列方法: – 建立安全感 – 發展學生自尊心 – 發展教師的自尊心 4. 將學習語言的學生們組織成兩兩成對或多個小組 本章的主旨在於提升你對學生學習語言時的環境條件的注意力,特別是在建立一個正向的師生關係及有效的小組組織;以便發覺該如何建立並維持這些環境要素;而且利於檢視你身為一個教室經營者所做的決定和選擇可以怎樣影響學生的學習。 對許多老師來說,當我們談到班級經營,班級紀律或教室組織就躍然心中。但是班級經營的重要關鍵是在於發展有效的師生關係,這是接下來三個討論聚焦的重點。 1. 你想要成為甚麼樣的班級經營者? 要有效經營一個班級究竟需要甚麼樣特質?這裡有個活動是改編自一本關於課室經營的書籍裡的內容。這活動將會幫助你去辨識你認為最重要的特質是甚麼,並且決定甚麼事你可能需要做的改變,藉此你的行為才能反映出這些特質。 任務 1 你是甚麼樣的班級經營者? ■ 回想一下你在學校時遇到的老師們,或最近在課堂上教導你的教師們。試著回憶出一個你喜歡的老師以及一個你不喜歡的老師。你喜歡前者哪一點呢?你又不喜歡後者的哪一面呢? 這裡有一個我本身學校生活的例子: 依芳老師既嚴格又慈祥。她擁有良好的幽默感並且在我不懂的時候展現耐心。我還記得筆芳

感恩日記實驗#2

1. I would like to be thankful for that there is one Italian guy who is willing to be my pen pal and promise to help correct my English. 2. I would like to be thankful because I don't have to go out when I don't want to. It was raining. That's a good reason to refuse some meeting you do not really and truly expect. 3. I would like to be thankful for that I made a milk pumpkin juice for family. 4. I want to be thankful for that I can rest on bed when I want to do so. 5. I would like to be thankful because my father is recovered well after the car accident. That's all there is.

感恩日記實驗#1

1.感恩今日在聚會後,能夠鼓起勇氣主動去和其他青年說說話。 2.感恩今日在聚會時感到放鬆想睡,這對於睡眠障礙的情況之下,是難能可貴的事。 3.感恩今日幾乎不會感到無聊。 4.感恩中午有現成的好吃的,吃得不多也不會餓,並可以趕快上樓休息。 5.感恩今天家教後能夠取得教材費,不必先代墊。

《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讀後隨寫

20180808 《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讀後隨寫 一、我猜本來的日文書名是《變幸福的勇氣》之類的,最後的資訊頁揭示果然沒錯。 二、在脫序行為的五個階段中「尋求稱讚→引起注意→挑起權力鬥爭→復仇→證明自己無能」,說到割腕自戕的行為是一種「復仇」心理。我無法完全認同,因為有的時候「選擇死亡」跟「復仇」並無關係,而是一種「尋求解脫」或「終極的逃避」之類,復仇這詞在理解上有恨的情緒,也許尋求解脫或尋求逃避參雜的是一種「害怕」或「恐懼」的情緒,而不是「恨」的情緒。沒有恨,幹嘛復仇? 三、「所謂的自立,是精神層次的問題。」有一種,被說中了的感覺。但經濟層面要獨立難道不重要嗎?嗯,今後要怎麼做才能夠得到精神層次的「自立」呢? 四、「所謂的教育工作者是諮商師」以及「諮商是朝向自立的再教育,所謂的諮商師就是教育工作者。」倘若這兩個前提成立後,「成為友人」是不可行的事。這是諮商或心理治療領域專業的基本常識吧。而深度治療中,治療者本身不能是患者的親人,則是我最近才知道的事。簡單的說,就算再努力,在諮商關係中,諮商師和個案之間的關係是「諮商關係」而不是「朋友關係」。所以書中所說的「成為友人」,就算是希望成為朋友,卻也是不可執行的事情。在美國甚至規定在結束心理治療關係的幾年後,雙方都不可以私下聯絡呢。想一想,出了諮商室就不能聯絡的朋友,算是朋友嗎?雖然我有朋友關係類似諮商關係,這是我十分感謝的事,若反過來,諮商關係類似朋友關係這種經驗,卻是沒有啊。 看到哲學家分享阿德勒怎樣用「成為友人」的方式診治一位患重度精神疾病的少女時 (p.174),興起了「好想也被阿德勒診治一下喔」這樣的奇異念頭。 五、看本書看到一半時,忽然有種「這本書是不是不應該再讀下去了」的想法,在現實生活中用這本書的內容檢視自己和他人,我運用這本書為「透鏡」的方式似乎還是有點負面。不論是「無法自立」的對號入座,或者是一種好似陷入了書中兩位角色對話的迴圈似的,一種類似閱讀機械性語言論文的感覺逐漸浮出。曾有「因為看了太多這種書」,自己才變成這樣被稱為「想太多 / 鑽牛角尖」的感慨,如何改善呢?在所謂的教育體制下,我已經被教育成這樣,而陷入了理想與務實的矛盾中。好的,阿德勒思想的目的論又會說,是「你自己」讓你自己陷入了矛盾。嘖。

《被討厭的勇氣》邊讀邊寫的心得-4

20180807 〈第五夜  認真活在當下〉 就跟那本書 《The present 禮物》一樣,全部的章節都在強調「活在當下」,沒有過去未來只有當下。然後為人生增添意義。老實說,我還是感到一種老生重彈的調調。我改變了甚麼嗎?更專注於當下了嗎?自己要做甚麼事情呢?到底怎麼樣才能擁有幸福也就是書中說的「貢獻感」呢?我真的覺得還是在一團迷霧裡面。 如果說我的工作是老師,那麼我現在就要加強自己的教材教法能力是嗎?如果說我想要當作家,那我這樣一直寫一直寫一直寫卻沒有根據受眾的口味去雕琢自己的文章,難道就會成功嗎?當然不會吧。我的悲觀性格要怎麼樣才能夠改變?要怎麼樣才能購更擁有幸福感?導引之星是「貢獻他人」,我的想法如同那年輕人一樣,怎麼貢獻?當義工?當志工?我真的當了志工,也當過義工,可是我覺得目前的我在追求的一直是:我可以靠甚麼維生?我可以擁有怎麼樣的生活型態?我都不會生活,難道要離開父母才能夠學會獨立嗎?不,我試過了,我試過了,我試過了!我需要和人有深刻的連結,而這種連結,最後發現,親情真的是如同書中所說的鎖鏈,然而,就算是鎖鏈,我也曾經經歷過被簽字被父母親送走的時候。啊,我又再回想過去了,要改成今後我該如何做呢?就是好好過每一天,好好的鍛鍊身體,好好的生活,能工作就工作,能讀書就讀書,學習如何煮菜,學習如何照顧自己。「人生是一連串的剎那」,按照阿德勒的思想,「不是我離不開父母,而是不願意離開父母(的目的),所以才感到離不開父母。」因為過多的失敗讓我失去對自己的信心,改想成,因為不想要對自己有信心及勇氣,所以才一直失敗?這樣子改想,似乎也怪怪的。我覺得很累,越想越困惑,似乎有力量一直拉著我想要用悲觀的角度去反駁書中所提的一切。 而我也不相信被討厭的勇氣第二部曲的出版,會跟第一本被討厭的勇氣暢銷沒有關係。是我把這世界看得太現實或者功利?因為被討厭的勇氣暢銷了,所以緊接著繼續出第二部曲,光靠著這兩本書,作者群們和出版社獲利不少吧?賺了很多鈔票吧?我就這麼庸俗的想著。如果我沒有改變自己的想法,凡事以利益來思考對方的目的,這樣又怎麼會快樂呢? 離開了一切設定好的道路之後,我才了解到困惑的地方在於「其實我們是自由的」,在不傷天害理的情況下,想做甚麼就做甚麼吧。只是還是要活下去,光是「努力活下去」「靠甚麼活下去」的追尋,就已經是一個終其一生的大挑戰了。

《被討厭的勇氣》邊讀邊寫的心得-3

20180806 〈第三夜  割捨別人的課題〉〈第四夜 世界的中心在哪裡〉 第三章中所提到的猶太教義只提出了一半,第 139 頁中,「倘若你不為自己的人生而活,究竟誰要為你的人生而活?」我所記得的猶太拉比所說的那句話,是這麼說的:「如果我不為自己而活,誰會為我呢?如果我只為自己而活,我算甚麼呢?」 其實第三章第四章的後半段也有提出從自我中心轉變成「對他人的關心」,從「這個人能為我做甚麼」轉變成「我能為這個人做甚麼」。這一點,和「愛自己」有沒有牴觸呢?也許沒有吧,愛自己和自私自利是不同的,而書中也明白提到劃清界線面對自己的課題和不介入他人的課題。啊,真的是很微妙的看似互相矛盾卻又有道理的說法啊! 此外,要從操控、討好等其實是自我中心的心理中掙脫出來,我個人是覺得太難了。書上說「重要的是,在意識上是對等的,而且該堅持的地方就堅持,坦坦蕩蕩不退縮。」 好比最近一次工作面試,倘若真的建立了平等的關係,想說甚麼就坦蕩蕩地說出來,說出來的並非面試官想要的答案,或者,明知道並非面試官能夠接受的答案,你的目的是為了「取得這份工作」倘若是這個前提下,不自覺的就會說出你覺得面試官會想要聽的答案,或者自己可以做的犧牲與努力,那麼,就算有所委屈,最後仍然獲得了那份工作,結果,所謂的課題就出現了,自己的課題是無法坦蕩及無法面臨失去這份工作的風險去「做自己」。也意味著,「不自由」。是嗎?另一個課題是,既然說出了犧牲與讓步,那麼,要負起責任做到的也是自己。這也是屬於自己的課題。 其他關於縱向關係和橫向關係的闡述,讓我赫然發現,的確,我的身旁充滿了縱向關係。我不知何時一直扮演著受助者、或受人稱讚、或晚輩的縱向關係而鮮少健康的橫向關係。大概是一直渴望著親密而自在的關係,反而更無法得到這樣的關係嗎?或者從小和父母親及師長的關係,形塑了我和這個世界的關係?不,我的思維又落入了因果論和決定論的宿命式思考,倘若要以目的論來思考應該要怎麼想才好呢? 因為我不想要承擔橫向關係平等的責任,想要受照顧被照顧,所以才會一直發展出縱向關係。 是這個樣子的嗎?倘若果真如此,我應該要怎麼辦呢?就是成為有肩膀一點的人嗎? 而被討厭,並非真的就是全然自由,在不害怕被討厭的當下,的確是自由的。然而所付出的代價,卻是無與倫比的,日後想起來都覺得遺憾的。也許我是把「不害

《被討厭的勇氣》邊讀邊寫的心得 -2

20180806 〈第二夜 所有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終究,在阿德勒心理學中,我讀到的,是責任歸屬都在於「自己」。這是個沉重的負擔。牽扯到自己,然後需要「勇氣」,或者可以給他人「鼓勵」,這一切,如果事情都可以這麼處理的話,人真的可以辦到任何事嗎?「人生並不是與他人的競賽」,很多人都曾經這麼勸告過我:不要跟別人比阿,跟自己比,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好,更進步,那就值得高興。 難道阿德勒是這個意思嗎?哲學家說,是和「理想中的自己」相比,而不是和他人。關於所有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這句話本身,忽略了另外一面:有許多幸福也都來自於人際關係。如果是這種說法,哲學家會怎麼解釋呢?阿德勒又會怎麼解釋呢?想到一個某某主義的名言:「他者即地獄。」大概就是在說所有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吧。自卑感,和自卑情結的不同,討厭自己,喜歡自己,這一章討論的這些觀念和看法,都是很像一般人或青少年的煩惱。而讓我認為最具體的,就是在於阿德勒提出的「人生任務」中,很明確的提出了「目標」,行動面的目標是「獨立」和「能與社會和諧生活」兩項。心理面目標則涵蓋了兩個認知:「我是有能力的」、「人人都是我的夥伴」。 終究我的煩惱就在此被阿德勒的人生任務點出來了,雖然阿德勒將人生任務分成:工作、交友、愛,三項。但是簡單的說,我的人生之所以感到挫敗及看不到盼望,就在於兩個認知:「我 ( 因生病 ) 是沒有足夠能力」去「獨立」的,而「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事情要做」,所以要與社會和諧生活,是一種藉由工作、學校或者其他某件事情所形成的絲帶維繫住的,當絲帶斷掉,雙方又沒有意願好好經營的時候,那麼,就斷掉了。就算是夫妻,也可以離婚,就算是朋友,也可以離開,就算是家人,也可以搬出去不住在一起。越來越悲觀了。只有親子關係是比較穩固的,應該說,是一種甩不掉的責任或者羈絆。等等,這麼說也不太完全,有個說法是,諮商師和個案的關係就跟父母和子女的關係類似,一開始就是為了分開而存在的。這個說法曾經震懾了我,因為我所能夠參考的家庭中,就有子女獨立於父母出去住出去工作的,也有子女和父母到老都彼此照顧的,人生的最後,誰會陪在自己身邊真的各有各的情況。然而,終究那化不開的孤寂感,仍然存在。 而我最害怕的事情,不就是「沒有家屬」這件事。沒有辦法脫離父母獨立,沒有辦法和社會和諧相處 ...... ,究

《被討厭的勇氣》邊讀邊寫的心得 -1

20180805 〈第一夜 否定心理創傷〉 阿德勒的目的論說 「無論之前你的人生發生過甚麼事,那對你將來要怎麼過日子一點影響也沒有。」 這實在太難令人接受了,因為現在如果不是所有過去的累績,那麼人們為什麼會有聰明和智慧的分別,經驗和沒有經驗的比較?可是我讀這本書是為了改變自己的觀念不是嗎?它說自己的不幸都是自己選擇的。這實在是把不幸的當事人又推向更深淵的不幸的說法,因為這樣的責任歸屬又回到「自己」身上。也許這就是所謂的「自由」理論吧?好像是「人可以達成任何事情,只要你願意」的那種說法一樣。所以不能達成某些事情,是因為「自己不願意」,可是這種說法還是會讓人覺得難受。我發現自己的觀點比較類似於書中的年輕人,而不是哲學家。不過又希望能藉由哲學家的觀點來改變自己的觀念,從而改變自己的行為或者想法,而能夠朝著幸福的希望邁進。我想起曾經在天主教堂遇到的加拿大籍美語老師,他是個老人家,可是當我跟他說我很混亂的時候,他的反應竟然跟哲學家對年輕人說的一樣:是「你」自己讓你自己混亂。這樣的話語一點安慰的力道也沒有。說實在的,情緒如果用目的論來講的話,有很多因果都可以顛倒,句子也可以重新被改寫,難道真的改寫之後一切就會好轉嗎?好的,那我願意來改寫觀點看看,我也願意盡力的把這本書看完並且留下紀錄。雖然我不知道這代表著甚麼,或許可以整理成稿件投稿是嗎? 看吧,我又在想「這到底有沒有用」並且以此衡量自己的每一個行動了。書中說到「善」,在希臘文裡面是「有用的事」,「惡」則是「無用的事」的意思。這個觀念的確有點意思,這樣一來,善惡的基本定義都被顛覆了。而我從以前到現在無意識的想著「這個有甚麼用」的衡量標準,難道意味著我可能有一點希臘?看小說、學英文、寫作文、下棋、看美語雜誌、聽英文廣播、投稿、做家事 ...... ,一切一切,都奠基在「有沒有用」上,也不完全是這樣的吧?只是想起高中時期課業壓力大的時候,當大家在閒聊或者逛街的時候,我就會想著「這些有甚麼用」,好似那個時候考試唸書是唯一對將來「有用」的事情。我真是大錯特錯了。學會生活,才是真正有用的事。交到真正長久的好友,也是有用的事情。那麼,甚麼是有用甚麼是沒有用,在每一個當下,又是誰灌輸給我這些想法的呢?就好比當初電影帶出來的風潮〈 the bucket list 〉,要在不考慮其他因素包括不考慮

何時寫詩可以吃

倘若寫詩能過活多好 倘若躺平能活過多少 Lamastay意指 我裡面的光向神性的你致敬 倘若真有光 瑜珈跌坐 如佛 我卻仍然無法 笑靨 如花 睡得少的早起 接下來怎麼過活 倘若寫詩一字千金 是否就可不用愁 生活 生死 有命 富貴在天 我在地 願你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阿們

寫詩不成文◎ Willa

倘若心碎 生老病死苦 倘若失業 柴米油鹽醬醋 倘若鬻文 不足以維生 那麼親愛的母親勸我繼續寫 是甚麼原因 是因為愛嗎 因為你愛詩句所以寫詩 倘若心碎絕望 吞下兩三顆錠劑 傾吐主耶穌聖名 然後呢 必得救嗎 但願如此 寫一首詩不是為了交差了事 而是在撐不到月底請辭的這個時候 紀錄了一些事 誰愛我呢 甚麼是愛呢 神若是愛 證給我看 神若是醫生 證給我看 神若是全能者 證給我看 神若是溫柔的君 只要把我納入你的羽翼之中永得安寧那就是德政了 是不是 是不是

方塊字的愛情 ©Willa

方塊字的愛情 ◎ Willa 網際網路發達後,許多網路情人也應運而生。原本沒有預測自己會遇到一個能如此妙語如珠 的對象,但「他」 就是出現了。 Willa 的職業是做翻譯的, 她在譯者版上看到討論佛經的翻譯,出現一連串的圖 像對話。 有的佛經翻譯過後整個意思都變調了, 緊接著馬上有貼圖出現佛的旁白說 ” No, I DIDN’T say so” ! 那圖像太逗趣, Willa 在螢幕前吃吃笑了出來, 私訊給那貼圖的創作者表示有趣。 未料對方的回應是一張黃鼠狼 的大笑圖「笑掉大爺大牙了」 Willa 被逗得樂不可支,馬上回應。一來一往間,好像一見如故似的, 對方掏心掏肺的 分享他的第一任女友的照片, 以及曾經的小說作品和曾經的戀情。 「嗯,第二任女友這類型的女生我見過,是才貌兼備的喔! Willa 開始對照片品頭論足。 「脾氣大倒是真的。」對方傳來幾個方塊字。 就這樣,開始了網友式的對談, 間或翻譯上的一些事情也可以互相切磋。 事情總是這樣的,日子也該到的, Willa 按耐不住性子, 想說聊了這麼久,她認定對方已經可以是她的靈魂 伴侶了, 希望能夠有更進一步的接觸。於是提出見面的請求。 「我們… ... 不能在網路上聊就好了嗎?」 一直不肯透漏真實姓名的網友一排方塊字猶豫不決。 「我是女生我都不怕,你男的怕甚麼,怕我吃了你不成?」 「… ... 我怕你嫌棄我。」 「今天不管你是少了胳膊少條腿,或身體有甚麼殘缺, 我也絕對不會嫌棄你!因為你是我認定的 soul  mate! 」 Willa 為了顯示自己的決心以及相信對方, 竟然傳了一張全裸的自拍照給對方,姿勢是模仿名模拍照, 半腿纏繞腰 間,三點不漏卻是更加引人遐想。 都已經做到這個地步了,對方也受不住 Willa 再三的催逼, 一方面也許是出於害怕失去談得這麼來的網友, 另一方面, 可能也有豁出去的心理準備。 到約定好的日子, Willa 精心打扮了一番,拿著一朵玫瑰花, 在餐廳的特定角落等待著,那未曾謀面的網友出現。 一等再等,時間分秒地過去了

〈行乞〉◎ Willa

〈行乞〉◎ Willa 在地下街頭坐著一位婦女,以清澈的聲音請求「幫忙」。 「我是一位單親媽媽,同時領有身心殘障手冊,需要您的幫忙,拜託,謝謝」清澈的聲音繞樑於耳,在地下街更顯得引人注意。 那位婦女座位前面的小箱子已經略略有了「幫忙」的實據:零錢與鈔票。 是的,她在行乞。 這樣的日子不知道她過了多久,她每天都來乞討嗎?和一般的乞丐不同,她穿著整齊不失態,聲音清澈又有禮貌,在地下穿越道的出口附近更顯得好像一件藝術品。 我路過,心想:「失業已久的我,和她的差別或許只有一線之隔吧。」 那天在保護室裡面說到「想死」,護理師聽到後,頓了一下,以尖銳的聲音及只有我聽出來微微的不爽情緒大叫同事的名字,然後約束帶就立刻出現在她的手上,而我只能乖乖就範,意思是:被約束帶綁住雙手和床連在一起。 所謂的約束保護阿,說白話就是把人綁在床上「保護」以避免任何自傷傷人的行為。當然,大多時候只是為了隔離惱人的言行。如此而已。 出院後的日子是另一場華麗的挑戰,連續三個工作嘗試皆失敗,我想我的人生是否要走向那位婦女的路線了呢?感到淡淡的哀傷之餘還有些許不甘。 如果要人付錢的話,應該要付出些甚麼吧? 這個問句就是我重考也要考上街頭藝人證照的原因。如今我的一手好吉他和好歌喉,常出現在街頭,而我也開始另類「行乞」的生活。但我自認比完全沒有付出的乞丐高尚一點。這是尊嚴的問題,我認真表演,領著打賞金,有的時候打賞金不夠我吃一頓飯,有的時候打賞金足夠我購買更好更新的樂器,提升我的音樂品質。 「今天妳賺了多少錢啊?」那位單親媽媽離開了地下道,走上街頭詢問我。 「噢,不要問那麼多啦,看看妳吧,不要過來打擾我表演啦。」 「好好好,妳表演,我欣賞可以吧。」那位單親媽媽露出微笑,在不遠處蹲了下來,享受著街頭藝人的音樂。 「框郎!」那身心障礙的單親媽媽竟然從自己行乞的收入中拿出一些,投入了打賞箱。 「吼!妳不要這樣啦!媽!」 「肯叫我了啊,呵呵。好好好不打擾妳,我回地下道去。妳繼續好好表現啊~」那名婦人露出些許無奈的笑容走回了地下道,開始準備進行下一輪的開嗓行乞。 「我是一位單親媽媽,同時領有身心殘障手

〈師生戀好不好?〉◎Willa

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一書中,教師運用權力以及文學控制、誘姦女學生的情節隨著本書作家林奕含的逝世衝到最高潮。作者生前受訪時強調其中有愛。作品解讀則見仁見智。 最經典的師生戀要算是《神鵰俠侶》吧?小龍女和楊過的師生戀被眾所撻伐在現代看來或許不可思議,但仔細想想,倘若師生戀盛行,教師和學生沒有一定的規範,招生上課是否如同皇帝選妃,青菜蘿蔔各有機會? ( 有的人可能早落荒而逃 ) 學姊告訴我當年她嫁給了她的數學老師。正港的師生戀。藉此學姐獲得了豐富的資源,努力也成為一名教師,算是將師生戀升級成為師師相戀,佳話一則。可惜好景不常,因為年紀差異些微懸殊,青春的人妻淪為幫忙改作業的女奴,因為丈夫的眼睛漸漸不好使了,於是倚賴夫人協助幫忙改作業考卷及一堆如同螻蟻般殺了一隻又來一群的「待批改」,夫人身兼人妻及人母以及自己本身也從事教職,幫忙已是過重,不免怨言。然而,怨言無法改善丈夫的眼睛,也就無法改掉女奴的宿命。但壓垮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倒不是改不完的「待批改」,而是環境。 環境,兩個老師生下的孩子只要一離開本地本家回鄉下,過敏和氣喘馬上消失無影無蹤,這是夫人特別注意到的,於是開始了私人的研究計畫,這一研究才發現原來自宅所在之處有許多高科技的汙染源,環境評鑑和評估礙於暴利所以被緩了下來。環境就這麼被汙染著,住在被汙染的環境之中,生下來的後代不多少帶著病才有鬼。母愛心切,夫人當下立刻決定要請調並且舉家搬回彰化純樸的鄉村。可惜,老師已經僵化,老老師不願意接受環境的改變,也不願意離開自己的舒適圈,甚至對孩子的過敏和氣喘視若無睹,讓當初清純可愛的學生愛妻痛下決心,帶著孩子離開不肯動的丈夫,去到對孩子更健康的環境定居。 學姊說到這裡,臉色黯然,說離婚是對不起孩子。我安慰道,是讓孩子提早長大。 談得方興未艾之際,另一位同學大著肚子走過來,她是年輕的新手媽媽也來進修,問了一下,天啊她嫁給了高中數學老師,目前正在努力取得教師資格,活脫脫是學姊的翻版。大腹便便的女同學聽了說了:「就是夫妻一起努力了」。看她認命的努力,也許之後的人生道路會和學姊的又有不同劇情和命運。 那天夜裡,手機忽然響起,是學姊聽說我喜歡上某老師,心裡不安,打電話警告我。隔天相會附贈了她的婚姻故事。 最經典的師生戀要屬小龍女和楊過,只是上述例子裏面

〈聊齋之紙錢夢魘〉◎Willa

〈聊齋之紙錢夢魘〉◎ Willa 郝雪生是一個認真又用功的孩子,但是在他以優異的成績從私立雙語幼稚園畢業準備上小學的那一年,一場意外奪去了他的性命。 夜裡,他的家人夢到小小年紀的雪生來到床前,告訴他們他想在另一個世界繼續接受教育,希望他們能夠繼續資助他。隔天一早,他的家人們醒來,紛紛覺得不可思議,但由於雪生生前十分令人疼愛,再加上只是燒個紙錢,和真正的鈔票比器來便宜很多。在寧可信其有的心態下,家人們開始定期燒紙錢給雪生。 每逢 ( 另一個世界 ) 學期末了,雪生的家人都會夢見逐漸長大的雪生來要求資助。由於雪生說他在另一個世界所就讀的小學,是一間富有盛名且管理良好設備優良活動多多的私立小學,相對的學費也就不便宜,但由於那並非真的鈔票,雪生在陽間的家人倒也不以為意,持續的燒大量紙錢資助雪生。 陽間的世界歷經金融風暴和世界性的不景氣,甚至裁員風,雪生的家人生計越來越困難,為了繼續資助在另一個世界補習考大學又學才藝的雪生,也為了陽間的生活,雪生在陽間的家人賣了一棟房子。 好不容易捱到雪生考上大學,讀完畢業,他的家人總算鬆了一口氣,心想:「這下終於完成了雪生的心願了」……。 就在雪生穿著學士服進入他家人夢中叩拜感謝之後的幾個月…… 在一天夜裡,有點微凸啤酒肚的雪生再度翩然入夢。經過數月好眠的雪生家人大驚,問:「又是怎麼了?要再向上攻讀碩博士的話請自己想辦法!我們已經無法再繼續資助你了!」 雪生摸摸那已有地中海雛形的頭髮,不好意思的說:「不是啦,我不是來要錢的啦。」 他的家人連作夢也防備地看著他:「那你來幹嘛?」 雪生看著地上,小小聲地回答:「呃,我其實是來辭別的,因為一直找不到滿意的工作,所以,我決定去投胎重新做人了!」 剎那間他的家人感覺到一股氣衝入胸腔,大叫一聲,跌落床下,醒了。

微小說 〈走投無路,出此下策,不是搞笑文〉 @Willa

微小說          〈走投無路,出此下策,不是搞笑文〉     @Willa 我不是故意要當個作家的, 而有位美女作家因為讀了我的作品而於住處上吊輕生也不是我願意的 ,但事情就是這樣發生了。 怎麼知道是讀了我的作品呢? 她的臉書上的最後一篇徵求演唱會的票的最後一行字「走投無路, 出此下策,不是搞笑文」,那是我最新發表作的標題啊! 新聞出來的時候引發了軒然大波,她為什麼要輕生? 難道只是因為精神疾病?或者是因為早年的創傷一直無法處理? 還是甚麼另外的觸發點? 我怕死了那個另外的觸發點,「美女作家於住處輕生」, 斗大的標題,她那時拿給我的新書初稿,如今已經上市, 可想而知將會引起更大的購買及討論該作品的風潮。 我對多少人注意到她的遺言和我最新發表做的標題相同這一件事感到 關聯性。看新聞沒有報導,看報紙也沒有相關的聯想, 而我最新的發表作仍靜靜地躺在某副刊的角落, 可能被忽略後就拿去墊了便當。 也許自己還沒有任何名氣是個關鍵吧。我不是故意要當個作家的, 更正確地來說,應該說我不是故意想要當個作家的, 而是這僅存的謀生能力,了不起是個寫手,沒有藝術的巧言令色。 我只能提心吊膽的配合所有人告訴自己這不過是個巧合, 雙手合十希望美女作家一路好走。 -END-

無以倫比的程式 ◎Willa

(原發表於站地手札 Hotrank) 開水滾了,我照往常一樣起身去處理燒開水的後續動作。 『將蓋子打開,再讓水滾個三到十分鐘就可以了。』我母親在世的時候常常這麼告訴我。 在那三到五分鐘之間,我站在瓦斯爐前面,看著水滾著似有若無的水蒸氣。也不知道為什麼,我並沒有像往常一樣地走回客廳繼續看著電視上的肥皂劇,打發三到五分鐘的時間,當抽油煙機到了設定的時間自動停止時,再起身進入廚房去關掉瓦斯爐,讓燒開水的舉動大功告成。 相反的,我站在瓦斯爐前,看著煮沸的開水在我眼前翻攪著。瓦斯爐上的火光跳動,藍色多過於紅色,這是瓦斯爐專有的火,專屬於廚房的火。我靜靜的站在廚房的瓦斯爐前面,望著熱水以及其下的火。 忽然感覺到一股說不出的疲倦襲捲而來。好累阿好累。 母親過世後我就一個人住在家中。冷冷清清的房子再母親過世後還是一樣冷冷清清。雖然已經到了適婚年紀,我卻仍然打著光棍,從來沒有交過一個女朋友,連一個也沒有。家裡面就我和母親兩個人,父親的印象很淡薄了,在我還少不更事的時候就已經因高血壓所引起的併發症蒙主寵召了。因為家中人從來就不多,甚至是母親走了之後,我一個人在家裡面也適應地很快,快速地連我自己都微感驚訝。 從前上學的日子,就是上學,回家吃飯,看完電視,做功課,睡覺。後來開始上班,也只是把上學的部份改成上班,看電視的時間拉長罷了。 我自認算是個孝順的兒子,即使不是個貼心的兒子。印象中,我從來不曾和家人說過自己的心裡話。母親似乎曾在電話上跟那個親戚這麼抱怨過。事實上,不是我不想說,而是我沒有。 我的話很少,因為我沒有什麼話好說的。我也不知道要說什麼。 我們就這樣靜靜的生活著。這樣也很不錯。直到我母親逝世,我還是靜靜的忍受,並且默哀。 生活沒有太大的不同。每天說的話,只要模式建立起來後也都差不多。『嗨,你好阿』、『上班嗎』、『是阿』『請給我這個,謝謝』諸如此類的招呼語生活已經足夠。上班時,面對著電腦螢幕,它並不需要你和它說些什麼,只給你一堆 BUG 做問句,等著你以鍵盤敲入程式來解決。 但就在這個時刻,我看著爐火以及開水。突然明白自己話少的原因。 『因為我好累阿。』 疲憊逐漸蠶食鯨吞掉我所有的語彙,累的時候不是都會不想說話嗎?大概就是像那個樣子。 我的生活逐漸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