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9的文章

《告別菜尾世代──大膽向世界遞履歷,我在哈佛體系的觀察》讀後心得

《告別菜尾世代──大膽向世界遞履歷,我在哈佛體系的觀察》讀後心得 看完了這一本書 ( 我實在不想再重述這本書冗長的書名 ) ,簡單的心得只是:上流學生在煩惱的上流事情而已啊。 本書的亮點關鍵詞在於「菜尾世代」,但這亮點並非來自作者,而是來自想想論壇的一篇〈像我這樣七年級的人〉: 「台灣社會就像一盤豐盛的桌菜,到了我們念高中大學時,桌上已剩菜尾,到了我們準備就業時,已經杯盤狼藉、吃乾抹盡。」 隨著書中文字的走向,我感覺到一種純粹的競爭體系中,一股打扮成正面積極勵志的野心,喔不如說,企圖心。但,就深度和層次而言,其實跟許多菁英留學生或知識份子的一般論述差不多。 其中比較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倒是作者轉述網路「孤獨指數」的一篇,從最淺的孤獨到最深的孤獨排名前十名分別是:一個人逛量販超市、一個人吃麥當勞、一個人去咖啡廳、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吃火鍋、一個人唱 KTV 、一個人去看海、一個人去遊樂園、一個人搬家、一個人去做手術榮登第一名寶座。 這大概是整本書中最讓我有共鳴的篇章吧!當我頻繁進出醫院的那些日子裏,特別是在急診室,最常聽見護理人員大叫:「某某某的家屬呢?」好似,沒有家屬的病人,根本沒有資格當病人。 當然作者的意思是,這是華人的「類羊群生活」,在國外,一個人做甚麼都不會被認為奇怪。這是作者主要表達的論述。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不只一次地想起我在教會聽到一位海外歸國的宣教士的分享。她原本是一個優秀的心理治療師,領有美國執照,曾在美國醫院服務過,但後來她選擇回到台灣當宣教士,當天在講台上,她簡單地說,她在打掃時找到從前應徵第一份工作時的履歷,非常漂亮,非常優秀,但是,現在看起來,那麼華麗的學經歷,對現在的她而言,一點用也沒有。 這也是我看完這本書想要表達的心得。不知道為什麼,我在閱讀的過程,順著作者的思路在走時,並不感覺十分愉快,相反的,我感受到一種淺薄的單純,這麼說或許有點冒犯,很抱歉,我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我會覺得這本書淺薄,作者不斷向自我喊話,向讀者喊話,鼓勵年輕就是要出去闖一闖,鼓勵去看一看這個世界,看看其他國家的菁英份子們是如何努力。 當我看到作者在描述和她一起工作的住院醫師們是如何努力工作的,我感到她是讚許並且想要告訴讀者「看看人家多認真,想想你自己是否只在乎小確幸。」而我的第一

看了電影:雞不可失

不論書寫的初衷是甚麼,不論日記的初衷是甚麼,只知道自己需要書寫,自己還能書寫,那是最重要的吧!記得曾經失去寫作的能力的時候,彷彿世界末日,在床上趴著想寫些甚麼,原子筆卻只能夠不斷的左畫右畫,最後成為一團紊亂的線條,反映出一切的失控。 一個字一個字的慢慢產出,快快打字,我將每天的行動行程一點一點的攤在陽光下,如果這樣能夠活在光中,那麼或許也是一個很好的練習。每一天,都是一種練習,我將會逐漸掌握訣竅,一段只說一件事情,首先其次然後最後,這不是在寫八股文,我也不用擔心讀者是誰,光明正大地自言自語,不一定要為了甚麼啊! 因為拿到了優惠票,難得和母親一起去看了電影,記得之前和母親去電影院看片,是一部韓國片叫做《親密陌生人》之類的,有點懸疑感的喜劇片,看起來在描寫人性以及高科技造成我們的多重人格。 今天看的片是《雞不可失》,難得是母親挑選的片子,竟然剛好又是韓國片。我們並不是哈韓族,一切只是湊巧 ... 嗎?記得有種說法說:「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偶然,只有必然。」好吧,今年跟韓國片特別有緣。 聽說韓國的教會數量和臺灣的便利商店有得比,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至少,在雞不可失這部片裡面,有帶到祈禱詞,在電影上聽到和真實禱告情況一樣的開頭格式,覺得親切之餘,根據劇情,似乎,禱告成為人在沒有辦法的時候才會做的事情。 有沒有過使用通訊軟體被不讀不回或已讀不回的心情呢?有的時候多麼希望自己能擁有耶穌在我的聯絡人裡面,至少,可以看到自己的禱告是否被已讀了,至少,還可以期待是否有實質的回應,有形有體的。不只一次聽過人說,上帝喜悅人向他說話,也就是喜悅人多禱告。只是,我要怎麼樣擁有上帝的電話號碼,需要找人聊一聊的時候可以隨時打給他。如果他是唯一。 回到今天看的電影, ... 就是個爽片。不劇透。完。

關於信任

忽然重新思考起甚麼叫做信任。 《改變帶來醫治》書中寫道「我們孤立是因為愛的風險太大。」或許這代表著我們要冒著不被愛的風險。而相信神會原諒我,接納我,仍然愛我,不論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神都能接得住我。這是信心。可是,對神有信心似乎,比對人有信心簡單的多,也比對自己有信心簡單的多。 當自己不能再百分之百相信自己的時候,還能夠相信誰呢?信任的能力是否已經受到了損傷呢? 常常需要對主祈禱「我信,我信不足,求主幫助。」我們不會懷疑太陽明天就會不見,這是活著基本的信心,時間照常運轉,相信世界明天仍在,我仍在。可是,如果自己也不能接受自己的時候,是否也無法相信別人會接受那樣的自己呢?所以無法信任是嗎? 有離開的,有留下的。至少,對於那些留下來的人,你是比較容易打開心扉的,你是覺得比較可以相信對方不至於離開你的。只是,當從前的破碎與疾病被知悉,你也做好了可能交情就是這樣子了吧的心理準備。沒有人知道你的祕密之後還會奮不顧身的喜歡你的,這是你的不信,我的小信。 然而對你大方說出秘密的人們,你卻是感激涕零地彷彿對方可以相信,不,其實只是你被委以信任所以感到竊喜吧?然後,我親愛的偏執狂開始發作,你的竊喜延伸出你覺得不舒服的「無法等閒視之」的負擔。當你的大腦開始偏執,你發現不能相信的是自己,於是你寧願切斷聯繫的臍帶,好叫自己退回安全的羊水中,那裏你可以甚麼都不顧的做你自己。 偏執,就如同當年遇見可能是初戀的情愫,你將所有關於他的一切都在腦海中反覆播放,做甚麼事情對方的影像如同鬼魅般纏繞,你將可能性畫出來,然後一股腦兒地跳入其中,最後卻甚麼都沒有,是的,最後甚麼都沒有發生,當你失眠或者莫名亢奮時,你知道你自己失去自己的掌控權,然而,世界照常運轉,甚麼都沒有發生,你的內心卻已經因為過度運作而天崩地裂。 回到信任,當新的生命歷程開始,舊的卷軸有誰能開?你說要做自己。可是舊的自己和新的自己,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自己,跟養成今日的昨日的自己,當你有不只一個自己,那麼你要做哪一個自己?而除了上帝,你會相信誰能夠接受二十四個比利般的每一個自己? 父母親或許可以接受吧?不,他們是不得不接受,並且督促你成為更適合活在世界的那個自己。 甚麼是信任?甚麼是責任?也許責任比信任更值得信任?嗯,我還去維基百科

關於相連

關於相連 每週三都是我和人最少有連結的日子,正當我打下這一行字的時候,我才想起原本預計要參加的禱告會 ... 被我忘了。 那種一個家一個人的孤獨感還不難熬,難熬的是明知道有書要念卻念不下去,也沒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分散心神,就這樣像從前的大學老師說,她寫論文的日子面對螢幕發呆,最後以拼命折衣服的家事毀了這一天。 相連是甚麼意思?讀書會指定用書《改變帶來醫治》裡面的定義極其嚴苛: 「相連 (Bonding) 是在情緒上對人產生依附感 (attachment) 的能力。是在最深的層面和別人產生關係的能力。當兩個人有相連時,他們會分享他們最深的思維、夢想、感覺,而並不怕被對方拒絕。」 在這樣嚴格的定義下,有多少人真正與人相連呢?人際關係,我在這方面一直都還是個學生。慶幸的是,還是有幾個老朋友,偶爾聯絡一下,也不怕彼此的交情有甚麼損傷。從小我們對關係的穩定來自於父母 ( 有的人可能是爺爺奶奶或兄弟姊妹 ) ,年歲漸長,我們在世界誤打誤撞的,經過許多人,也被許多人經過。時間是把篩子,物換星移,篩到最後,留下來的朋友,是珍珠一般的存在。 主是葡萄樹,我們是枝子,枝子離了樹就不能做甚麼。 有人可以連結是好的,如果可以和神連結,我想那會更有安全感吧? 主耶穌啊 我用了「如果」這兩個字 即使其他基督徒說要與主相連 我有時仍然感到抽象 除了祈禱 除了上教會 除了讀經 還有甚麼方式 能夠與主相連呢 但願主是我知己 並不怕悲傷的過去 時間飛逝物換星移

不要再見面

不要再見面 偶像劇 如朕親臨 片尾曲 作詞:田亞霍、高郁潔 作曲:田亞霍 冬季來臨那一天 我把你的動態翻了一遍又一遍 你敲我的那個瞬間 天崩地裂 曖昧走到了三月 你身邊的他依然在身邊 承諾堆積的愛戀 沒有兌現的時間 我們不要再見面 免得我又想你第二遍 這樣的感覺 好危險 我可不想再對你留戀 從此沒關連 即使我一定會傷心欲絕 Oh~no 我依然還想要再見你最後一面 雨季落下的時節 沒道理的愛過了一回又一回 太多的包袱在身邊 沒有永遠的永遠 楓葉染紅的季節 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 我不是你奮不顧身的誰 我們不要再見面 免得我又想你第二遍 這樣的感覺 好危險 我可不想再對你留戀 從此沒關連 即使我一定會傷心欲絕 Oh~no 我依然還想要再見你最後一面 我們不要再見面 免得我又想你第二遍 這樣的感覺 好危險 我可不想再對你留戀 從此沒關連 即使我一定會傷心欲絕 Oh~no 我依然還想要再見你最後 我們最好不見面 免得又把你掛心裡面 這樣的矛盾 好明顯 我可不想再重來一遍 從此不相連 即使我多麼希望事與願違 Oh~no 我依然還是期待這最後的機會 最後機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hz4_XMAC7I 〈不要再見面〉是從前一部偶像劇〈如朕親臨〉的片尾曲。今晚忽然想起來,又上網找出來聽。這部 MV 有點劇情,拍得不錯。讓我一邊聽一邊想起過去種種以及偶像劇的劇情。 有一些職業是不能說歡迎光臨以及再見的,例如醫師、例如殯葬業者,偶像劇的男主角剛好是一位醫生,和兩光的甜點師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知心電競網友,在現實生活中也因為許多陰錯陽差而生活有所交集。從彼此看不順眼到互相傾心,甚至在見面發現彼此就是最了解彼此的虛擬網友的時候,那吃驚的表情,演員都詮釋得恰如其分。是一部我個人覺得滿有質感的偶像劇。 在 MV 中,在男主角和女主角中間傳遞訊息的筆記本,是否代表著許多彼此情感的文字記錄?在偶像劇裡,男女主角也是透過文字聊天,彼此越來越看重這虛擬世界的友伴,漸漸擔心對方會不會可能有一天忽然不見。 我在某網站的討論區曾經發過一篇帖子,主要在探討是否能透過文字認識一個人?還是需要當面

打破飯碗

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有點沮喪,應該不是因為我中午打破飯碗的緣故吧。 中午我卻在洗手台打破了我用來裝盛飯菜的樂扣玻璃容器。框啷一聲,應該不少孩子都小小的嚇了一跳,但馬上有孩子說要來幫我撿碎片 ( 雖然我說很危險 ) ,也有同事指揮小孩拿海報來給我包碎片,一下子就處理完畢了,不過,我多心地想著,打破飯碗,這是否代表著甚麼意義嗎?這是我想太多了,就只是手滑了一下而已。沒有任何人受傷真是太好了,而且回家之後我也獲得了一個全新的摔不破的碗。 最近因為一直覺得自己真的太胖而憂心,於是下山回家路途去買了南瓜,決定照著早安健康電子報的文章,煮個蔬菜湯來喝。四種蔬菜洗淨切碎,煮到滾之後再讓它滾個二十分鐘,難得我可以獨自一人在廚房全權操作。說來也真慚愧,長這麼大,還不太會準備飯菜,只會幫忙收拾碗盤洗碗,雖然曾經因為教會服事的緣故出了幾道菜,不過現在也都快忘記那些佳餚美味到底是怎麼弄出來的了。 成長過程中,曾經有男性友人突兀地問過我:「你會煮嗎?」讓我印象深刻。當然也有男生這麼說:「我不太重吃的。」不過傳統上似乎女人嫁為人婦就是要操持家務,並處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事。我家廚房早已有主廚母親大人,一直以來我也只能扮演著幫忙拿蛋拿醬油洗碗盤的角色。 話說回來,重點還是不夠瘦讓我很傷腦筋。我知道減重的簡單兩個元素:飲食和運動。我已經有在這兩方面努力,不過看起來還是一點成效也沒有。更何況,我的舊傷也讓我能做的運動很有限。該怎麼辦才能瘦下來呢… ... 。我祈禱,健康而勻稱修長,恢復到能把我的旗袍穿得像以前一樣漂亮就好。 這個,真是女性化的小煩惱阿。求主垂憐。

救我脫離我所擔憂的

昨天母親和姊姊聊天聊太久,讓我在隔壁房間睡不著覺,可是聽到她們講的內容相當有趣,倒也是一種另類的樂趣。姊姊很久沒有這麼放輕鬆的大肆聊天,我想這對她而言是很珍貴的時光,雖然我起身告訴他們我因為他們而睡不著,她們要散會時還意猶未盡。另一方面,我其實有點羨慕母親和姊姊的談天,他們聊的真正是比較成熟的話題,工作上的趣事八卦,及娘家婆家的事情,這些都是已婚婦人才能夠聊的事。 昨天搭便車去讀書會的時候,一位姊妹在車上分享說她當志工照顧的獨居老人住院了,她要常常去探望他。我問道,「對方沒有家人嗎?」姊妹說,「沒有阿,他就沒結婚,獨自一個人住阿!」剎那間我又受到了一種對照性的威脅感,我聽到這樣的例子就會映照想到自己的情況,一個人,沒有結婚,最後就是沒有家人,是個獨居老人,我覺得有點心驚膽戰,我不想要這個樣子!我希望自己有信心,上帝會照顧我的後半輩子! 只是家人們成雙成對,家族聚會的時候就只有我隻身孤影,我還是感受到自己一人的特別。我的姊姊曾經安慰我,說,不要羨慕結婚,我還羨慕你單身自由自在呢!聽多了關於婚姻的勸告和教導,我自己也漸漸不太確定自己是否適合婚姻,是否還有能力和異性建立比較親密的關係,我真的沒啥把握。我不是個很有自信的人,但我希望自己把信心放在上帝那裏。他保護、他供給、他負責。 神啊,我只是不希望未來沒有家人。 其實我是個有點社交恐懼症的人 ( 雖然看不出來 ) ,然而矛盾的是,又渴望有良好的團契關係。我所屬的教會目前只有聯合團契,並沒有小組,而且教會高齡化,也只有主日學比較多小朋友,幾位大學生也自成一圈,我也看不出應該要怎麼小組。或許聯合團契已經是最好的安排了吧。然而,有機會的話,我還是會尋求小組,還是會想要找尋與人產生連結的安全的方式。如果改變可以帶來醫治,求上主垂憐於我,指示我應該要怎麼樣改變,並且讓我不但知道,還能夠做到。 未來,一直來一直來。我已經過了而立之年了,對人生生涯還沒有個特別的定位,這難道是菜尾世代的常態嗎?其實我漸漸地開始關注關於理財類的 youtuber 、書籍,也和母親討論一下網路銀行和信託基金的事情,甚至也試著開始認識股票,這些都是以前被朋友封為文藝少女的我,完全弄不懂也不想懂的事情。 我不想要老後一個人,也不想要成為下流老人。說到底,原來我擔憂的不是死而是又老又窮。求

改變帶來醫治還是醫治帶來改變?2019-03-09

改變帶來醫治還是醫治帶來改變? 2019-03-09 陰雨綿綿,偶爾還會有雨停頓的時候。 原本以為下午家姊會回來,我想留在家接待,所以無法去讀書會。未料家姊要先繞去彰化,再回家。時間一下子空了下來,雖說應該要讀考試用書,但是心裡面似乎沒有那個動力,有一種空下來的感覺。已經傳訊息給我的姊妹忽然再來電告訴我,她願意回頭載我一起去讀書會,並且不聽我的婉拒,只說,「這樣你不是自己一個人嗎!」我看著本來要躺上去的床鋪,決定還是要準備出發。 我想起 Dr.Gu 推薦的菜尾世代,我問 Dr. Gu ,菜尾世代最後有寫出解決辦法嗎?他回答我,有的,就是「要改變」。我們讀書會讀的就是《改變帶來醫治》這本屬靈書籍,跟菜尾世代一點關係都沒有。 第一篇說到關於恩典與真理的衝突、時間,主要就是這三個元素,而最理想的是恩典、真理、時間三個圈的交集。領會者不但導讀,還用心準備了講義,我想這下子後面的人不就都要準備講義了嗎!快來觀摩講義是甚麼樣子,顯示為整個劃錯重點。 一半的時間在吃零食,一半的時間在聊天。在提代禱事項時,我有一種好似在參加團體治療的錯覺,每個人輪流說出自己最近困擾的重點,或是要面臨的挑戰,有的人一說就一發不可收拾,也有人回應你來我往,愉快的不愉快的,你的經驗帶出我的經驗,我的故事又聯想起你的故事,這個,難道不算是團體治療嗎? 而我還留在基督教裡面,是我知道我自己需要治療。改變帶來醫治,上一次,另一個場景,我問 Dr. Gu ,那我要做甚麼改變呢?他簡單的回答我:「喝咖啡」。似乎有點荒謬吧?但他只是想要解決我說精神不振的問題而已。 我的代禱事項是:下週六的工作考試。

我與猶太文化之孽緣...2019-03-03

我與猶太文化之孽緣 ... 2019-03-03 不敵對猶太人的好奇,今天還是去了跟美國學校借場地的教會做主日禮拜。 轉了一班車,在長長的公車路途之後,終於抵達美國學校。那場地跟我想的有點不一樣,因為長得一點都沒有教堂的氣氛吧?我想我還是有點喜歡木頭長椅子的感覺。開始詩歌讚美之後,我立刻發現這不是一個強調華麗讚美的教會,不像凱歌,像成人童謠的唱腔。 全美語的環境讓我一開始有點不自在,特別是台上何時開始禱告都沒個預警,說著說著就忽然說一句 father... 開始禱告起來,節奏和口語差不多,更特別的是,在最後以 pray in His Holy name 之後,也沒有整齊劃一的阿們聲。這是我覺得十分可惜的一點。  但我來這間教會的重點在於,我是來找猶太人的!等崇拜結束準備跟他講話。因為被從前的希伯來文老師對猶太文明的熱情所影響,我雖然希伯來文最後學習失敗,但對猶太人和猶太文化的興趣卻被挑起來。那位名叫亞當的猶太人,自述是利未子孫,父親和母親都是猶太人,聽起來血統純正,可惜他其實也不太會希伯來文。特別的是,他娶了台灣女子。要知道,以色列其實不承認非猶太的婚姻,但聽說亞當是美國人,不是以色列人。 我想知道亞當的家庭故事,話題卻怎麼樣都繞不到那上面。反而一直在講希伯來文的相關議題,還有猶太人以宗教嚴格度分成三種等級,我想知道的其實是更活潑的知識阿!在希伯來文課上聽了老師講了幾個有趣的猶太口傳妥拉,那些都是基督教沒有聚焦的地方,甚至還有教導錯誤的地方。但總之,和亞當的老婆是談得來,因為都講中文嘛!可是亞當說的美語,我只聽得懂大約六到七成,感覺很吃力。 最後我還是靠著寫電郵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挫折,及想再跟猶太人亞當討他的原生家庭故事。雖然機率不大,因為他自述來自喪失功能的家庭,也就是他原生家庭中應該有許多困難和不愉快,然而我所接觸到的猶太家庭教育是吸引人的呢,因此更想知道他為什麼會說他的原生家庭是失能的家庭。機率不大的原因我猜想,他可能不願意用寫的寫出來吧?雖然他說若寫出來的話應該有上千頁也寫不完,不過我覺得一個成熟的西方腦袋,應該會想避免用文字洩漏一些應該是祕密的東西吧? 那麼,到哪裡我才能夠得到那些藏在希伯來文背後的知識和故事呢?坊間有關猶太的書不是太淺無關信仰,不然就是太深歷史沉重。 回程的公車上,我還是說了,究竟追逐這些東西到底對我的

國王選王子,富翁挑老婆

文 / Willa 這天,我遇見了兩個故事,說巧不巧, 這兩個故事長得如雙胞胎一樣,劇情有重疊的地方, 結局卻大不相同。 第一個故事是在描述一個國王要選擇接續王位的兒子, 國王給三個王子出的考題是:給每個人一筆錢, 請他們想辦法把一個大房間填滿。大兒子買了甘蔗葉,但填不滿; 二兒子買了稻草,填得比較滿;三兒子走到路邊巧遇了一位孤兒, 看孤兒可憐,將大部分的錢都捐給了他,獲得了幾支蠟燭, 於是三兒子用燭光照亮了整個大房間。 想當然耳,國王選擇了第三個兒子作為繼承人。 作者在最後賦予了這個故事品格方面的含意: 雖然我們做善事不是為了獲得利益, 但是幫助別人的善行總是會在不知不覺間繞回到我們身邊使我們獲得 成功。 第二個故事是描述老師講述了一個故事要學生猜測, 一位富翁會怎麼選擇妻子。為了考驗哪個女人是有智慧的女人, 富翁出個考題是給三個女人一千元,要她們想辦法填滿一個房間。 第一個女人買了許多鮮花布滿房間; 第二個女人買了許多氣球填滿房間;第三個女人則點了一盞燈, 照亮了整個房間。 學生們紛紛猜測富翁可能會選擇這三個女人中的哪一個, 只有平常最聰明的學生沒有回答。 於是老師請最聰明的學生說說他覺得富翁會選擇哪一個女人做妻子。 只見那名學生想了想,回答說:「我猜… . 是最漂亮的那一個?」 老師微笑表示他答對了。 作者最後賦予這個故事品格方面的涵義大概是: 人的選擇不一定是最理性的結果,考驗別人智慧的人, 自己不一定是有智慧的人,金錢、地位、名聲、 情慾的考量總會使人盲目。 作者各自為這兩個故事下了小結。然而身為讀者, 這兩個故事該怎麼解讀呢? 男人是這麼解讀的:兩個故事的格局和心智都不相同, 國王和富翁分別看自己想要看的,國王要看的是可以幫助全國人民、 悲天憫人、治理國家的好人才;富翁看到的,是自己喜悅的美色。 富翁並不需要對全國人民負責,只注重自己的享樂即可。 第一個故事則是從上往下的宏觀視野,並且賦予了相當正面的意義。 第一個故事格局比第二個故事的格局還要大,但一個是理想, 一個是現實。 女人則是這麼解讀的: 第一個故事沒有提到現代要幫助別人之前要注意保護自己, 並不是所有孤兒都可以這樣子救濟, 也不是所有幫助別人的方法都有智慧, 女人推測第一個故事的背景應該比較純樸; 第二個故事的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