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選王子,富翁挑老婆
文/ Willa
這天,我遇見了兩個故事,說巧不巧, 這兩個故事長得如雙胞胎一樣,劇情有重疊的地方, 結局卻大不相同。
第一個故事是在描述一個國王要選擇接續王位的兒子, 國王給三個王子出的考題是:給每個人一筆錢, 請他們想辦法把一個大房間填滿。大兒子買了甘蔗葉,但填不滿; 二兒子買了稻草,填得比較滿;三兒子走到路邊巧遇了一位孤兒, 看孤兒可憐,將大部分的錢都捐給了他,獲得了幾支蠟燭, 於是三兒子用燭光照亮了整個大房間。
想當然耳,國王選擇了第三個兒子作為繼承人。
作者在最後賦予了這個故事品格方面的含意: 雖然我們做善事不是為了獲得利益, 但是幫助別人的善行總是會在不知不覺間繞回到我們身邊使我們獲得 成功。
第二個故事是描述老師講述了一個故事要學生猜測, 一位富翁會怎麼選擇妻子。為了考驗哪個女人是有智慧的女人, 富翁出個考題是給三個女人一千元,要她們想辦法填滿一個房間。 第一個女人買了許多鮮花布滿房間; 第二個女人買了許多氣球填滿房間;第三個女人則點了一盞燈, 照亮了整個房間。
學生們紛紛猜測富翁可能會選擇這三個女人中的哪一個, 只有平常最聰明的學生沒有回答。 於是老師請最聰明的學生說說他覺得富翁會選擇哪一個女人做妻子。 只見那名學生想了想,回答說:「我猜….是最漂亮的那一個?」 老師微笑表示他答對了。
作者最後賦予這個故事品格方面的涵義大概是: 人的選擇不一定是最理性的結果,考驗別人智慧的人, 自己不一定是有智慧的人,金錢、地位、名聲、 情慾的考量總會使人盲目。
作者各自為這兩個故事下了小結。然而身為讀者, 這兩個故事該怎麼解讀呢?
男人是這麼解讀的:兩個故事的格局和心智都不相同, 國王和富翁分別看自己想要看的,國王要看的是可以幫助全國人民、 悲天憫人、治理國家的好人才;富翁看到的,是自己喜悅的美色。 富翁並不需要對全國人民負責,只注重自己的享樂即可。 第一個故事則是從上往下的宏觀視野,並且賦予了相當正面的意義。 第一個故事格局比第二個故事的格局還要大,但一個是理想, 一個是現實。
女人則是這麼解讀的: 第一個故事沒有提到現代要幫助別人之前要注意保護自己, 並不是所有孤兒都可以這樣子救濟, 也不是所有幫助別人的方法都有智慧, 女人推測第一個故事的背景應該比較純樸; 第二個故事的背景則比較貼近現代現實。 並且女人注意到最聰明的學生竟然可以打破問題的框架, 想出選項以外的答案,應該是很有學問或是深諳人性的學生吧。
如果是你,會欣賞男人的說法呢?還是被女人說服?
男人和女人的解讀, 一個是從高位者的角度加以人類心智的發展來評論; 一個是就環境背景和邏輯思考來討論。就男人和女人的解讀來看, 誰被故事牽引,或者說,誰入戲比較深呢?
以上的觀點並不代表所有男人的觀點和所有女人的觀點, 每個人的觀點會反映出自己的想法及看事情的角度。 就教育現場來看,男人傾向站在故事中「掌權者」 的角度進行分析思考,女人則看到了「基層」 學生的智慧和故事的創新性。而故事又是從何而來呢? 故事反映出作者的甚麼價值觀呢?
第一個故事來自根據教育部課綱所編排的國小低年級備課用書; 第二個故事則是來自某宗教的專欄。知道故事的出處之後, 是否會影響自己的選擇呢?或者, 根據這兩個故事是否可以察覺到兩種不同的教育價值觀? 我們可否推論,第一個故事的世界比較傾向人性本善, 第二個故事的世界比較推論人性本惡?
其實,就我自己來看,我會解讀的方式走向了哲學的、 作者及讀者的角度:究竟甚麼是善?作者想要傳達甚麼含意? 要選擇哪一篇比較受讀者歡迎?就挑選文章而言,無疑地, 跳脫問題框架的第二個故事比較有趣,好比腦筋急轉彎似的; 第二個故事則是強調正面能量及良好的心腸, 正好適合還在童話世界的品格教育。
如果你是父母或師長,你會選擇哪一個故事當教材呢?
男人說,倘若格局大,會選第一個故事,倘若格局小一點, 會選第二個故事;女人說,倘若在以前的社會,會選第一個故事, 倘若是現代的社會,第二個故事比較適用。
最後男人和女人都沒有按照問題進行二擇一, 或許也是一種世故的智慧吧?
我只想到,如果我是出版社, 或許是第二個故事那聰明學生的答案比較有閱讀亮點吧。
我給出了我的答案,你的答案呢?
-END-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