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耶路撒冷小日子 讀後心得
【書】耶路撒冷小日子 讀後心得
圖片出處: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8359
曾經,我是一個虔誠的教徒;曾經,我曾為了搞懂原文聖經而離開家鄉北上學習聖經希伯來文 (最後失敗);曾經,我因為信仰的關係,活到現在還沒有護照沒有出過國的我想要在死前去一次以色列,因為那是耶穌曾經走過的地方。
我在圖書館拿起《耶路撒冷小日子》這本居‧得立勒畫的類似漫畫的紀錄片式的書籍其實也是受到曾經的信仰的影響,我曾經在學過聖經希伯來文後,非常喜歡猶太教,也喜歡猶太人。但是那大概是受到當時那位年輕的希伯來文老師的影響。
我在圖書館借回這本書的理由很簡單,就是書背上面寫著:「猶太人可以終日研究宗教經典、一輩子不工作?」
如果他們不工作的話,怎麼過活呢?我看這本書看得非常緩慢,看完之後還是不知道所謂「百倍之地」那些不工作只讀書的猶太人是依靠甚麼維生?難道是捐款嗎?書中只寫到因為那邊的男人不工作,所以大多家庭生活得很貧困。我記得猶太人是不鼓勵避孕的,因為那在聖經中得罪了上帝,所以他們每個家庭平均都有很多孩子,這對富國強兵而言是好的,而且猶太人重視教育,也是好的。
可是看完這本記錄式的漫畫書,從八月到隔年七月,畫家一個月一個月的畫出他在耶路撒冷的日常生活和所見所聞,我發現,當我看完他畫的漫畫之後,我對耶路撒冷似乎失去了興趣。之前想過如果存了錢要出國,第一個去的國家就是以色列,但現在,看完書之後,這個渴望大大的降低了。可以說這位加拿大畫家為耶穌撒冷打了反廣告的感覺。
作者並沒有畫出耶路撒冷甚麼不好,但就是讓我看完覺得政治複雜,治安危險,又有許多民族問題,這樣的地方,似乎不是陶冶身心的好所在。難道我只是為了耶穌就要花一大筆旅遊費去耶路撒冷跟著旅行團,走馬看花,這樣嗎?
不離開臺灣也沒關係吧?事實上,光是離開自己所居住的城市給我的感覺就像出了國一樣,我是個嚴重的路癡,所以將來若要旅行一定得跟團。但跟團就是會比自助旅行還要昂貴。現在賺錢又不容易啊!
書中有幾個重點是我心中想要抒發一些感想的地方:
一、百倍之地的人:「男人不必工作,也免於服兵役。他們整天都在鑽研《妥拉》」(妥拉就是摩西五經),我想,倘若是熱愛讀書鑽研自己所喜愛的宗教的人,在這裡,應該可以過得如魚得水吧?只是如果只是鑽研,那生活要怎麼過呢?要應用所學在生活中不是才是真學問嗎?但就算是我,在學猶太文化的時候,也很難將歷史應用在生活中呢。
二、書中有提到「昨天早上,不同教派的祭司在聖墓的一場祝聖儀式上打了起來。」作者表示「雖然我這個人可說半點沒有宗教信仰,但也對這整個基督教感到丟臉。」「跟你保證,這些行為教派的行為舉止,你就不會太想信教了。」作者的這些文字,發生深省。
三、書中提到一個詞叫做「彌賽亞猶太人」,就是相信耶穌就是彌賽亞(救世主)的猶太人,這樣的信徒似乎在猶太社區不太受歡迎。所以,對大部分的基督徒而言,是希望猶太人相信耶穌就是彌賽亞的,但是對於猶太教而言,這反而是個牴觸。彌賽亞猶太人應該會在其他地區比較受到歡迎吧?
四、「迎接安息日」,這一小篇章讓我想起我曾經被基督徒朋友問過,猶太人都怎麼過安息日的呢?他們在安息日不可工作,那,他們都在做甚麼呢?作者並沒有畫出猶太人在安息日都在做甚麼,作者在這一篇只提到他們接到家庭邀請一起去享用安息日的第一餐,有兩座七燈燭臺,跟天主教的燭臺類似,但又不太一樣,作者寫到「在餐桌上,大家長誦讀一段祝酒(Kiddocuch)」,我想起以前看過一部背景是猶太人的電影,他們在安息日的用餐前,會唱歌,並祈禱,這個書中倒是沒有說到。
五、書中有提到導遊介紹了極端正統派,但沒有詳細記錄,我想起我曾經喜歡過的聖經希伯來文老師他也說過,他最喜歡的就是猶太的極端正統派(的樣子)?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作者是無神論者 (雖然他會視情況表達自己是適合當地的宗教),我覺得他把猶太人畫的,沒有很美,沒有很善良,沒有很友善。
跟我從聖經希伯來文老師那裏學到的風格完全不同。
我的聖經希伯來文老師聽說疑似是從基督徒轉成猶太教徒的人,而且他表示他很不喜歡基督教都亂教猶太教的東西。
總之,我終於把這本書看完了,可以還給圖書館了,我並不會想要再看一次。就是這樣。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