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對岸的〈鎮魂〉
【劇】對岸的〈鎮魂〉
關於〈鎮魂〉,是一齣陸劇,而且還是網路劇。雖然在台灣好似沒甚麼名氣,但上網搜尋一下資料,這齣戲在2018年也就是去年好像在對岸引發了熱潮,甚至出現劇迷自稱為「鎮魂女孩」等現象。其實網路上這齣戲的資料可以說相當齊全,不論是完整四十集可以在網路觀看,或者是原著小說也可以在網路上找到,更遑論相關報導和劇迷賞析了,連youtube上面相關影音也不勝枚舉,追不勝追啊...。
不過第一次從我前輔導口中聽到這齣劇名的時候,我還是一臉問號,就跟之後我跟別人提起這齣劇時一樣,別人也都一臉問號。這齣戲是不是沒在台灣宣傳呢?還是不夠火熱到眾所皆知呢?明明網路上看起來在對岸那麼的火。這還真是有點奇怪。甚至有網路消息說,這齣劇讓主演的演員們人氣水漲船高,連個人微博發個更新都可以讓對岸的網路因讀者過多造成短暫癱瘓,這難道不誇張嗎?
這齣陸劇基本上是在一個架空的世界背景上演出,甚麼地星人啊、水星人啊,把它想成科幻劇也行,或者當成靈異辦案也行,總之就是一個特別調查處在處理特殊案件,劇中的兩大男主角是整齣戲的亮點,一個痞子帥男(警察),一個斯文美男(教授),兩個人都各有各的陽剛氣息,毫不違和。至於為什麼是亮點呢?等我看過原著才知道,原本的網路小說《鎮魂》,是BL(Boy’s
Love)戀的耽美小說。簡單的說就是男男戀。礙於對岸廣電局審查的緣故,戲劇硬是把戀情改編成「社會主義兄弟情」。
不過戲劇方面厲害就厲害在,演員們詮釋兄弟情還可以利用細微動作和表情眼神,隱晦還原曖昧情感,加上這齣戲基本上不算有甚麼第一女主角,兩個男主角就這麼搶戲搶到最後一刻,堅持生死不渝的「兄弟情」,就成為讓「鎮魂女孩」們瘋狂腦補的熱血源頭了。
原本在觀看第一集的時候,可能因為還沒進入狀況吧,甚麼地星海星,只覺得這齣是在「搞甚麼鬼」,弄得不像歷史劇也不像現代劇,而且前情還這麼星際大戰的芭樂,讓人要看下去還得耐著性子。不過不知道從甚麼橋段開始,越看越覺得上癮,全部四十集不到兩個禮拜吧就全部觀賞完畢。順道患上對某美男演員的花癡病,對那又美又帥竟然還不娘的臉蛋望臉興嘆。
追劇追完了,忍不住改追小說。109章的文字,要滑起來,比追劇來得更快速,凡不感興趣的部分或者覺得囉嗦的橋段全部睜著眼睛滑過去即可,但說也奇怪,就這樣才滑沒幾章,自己在思緒上竟然好像開始有捲舌音了!看來文字比戲劇對內心思維的影響力更大啊?小說文字大多要以一種「全知」觀點描寫,誰的心中血流成河啊,誰覺得緊張覺得尷尬啊,誰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最後只能一笑帶過啊,這些都不必看演員的表現,用文字就能準確地告訴讀者內中的隱情。也許是這樣吧,一般說法是小說和戲劇相比,小說可以讓讀者發揮更大的想像力。
可是我是先看過戲劇再追原著的情況下,多少人物的外型設定已經有了印象,就好像在心底讓演員重新演了一遍,加上小說不用過對岸官方的審查,內中有不少戲劇刪減的情節是火熱又成人限制,以戲劇演員為基底的腦補更令人臉紅心跳卻大呼過癮了。
話說回來,不管是之前看的台劇〈愛上哥們〉或這次追的陸劇〈鎮魂〉,其中都有特別強調所謂生死不渝的「兄弟情」,最後再恢復女身或應觀眾腦補而成的「愛情」,不論哪一種感情,都是深刻強烈而真摯的,而主角們遇見彼此後,生活圈也莫名其妙拉近到像家人們一樣。
同甘共苦,禍福相依的劇情,讓人看著看著不禁興起淡淡的羨慕之意,其實在現代現實生活中,似乎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總受環境時局利害的影響,用《我的野生動物朋友》一書裡面那女孩從自然回歸到人類社會的感慨來說,就是人類的感情都太不「鐵」了!
也許人類本質上還是追求著一種永恆,所以像這樣的感情戲層出不窮吧。
而男男戀,在異性戀為主流的社會中,更能凸顯出去性別化後的另類平等起點,與必須排除更多困難的特殊性,所以才更引人注目吧,再加上美顏的支持,還有穿越時空帶來各種古裝及現代造型,隱而未現的情愫,這齣戲沒在台灣引起話題開始令人匪夷所思了。
看戲看小說呢好像做白日夢一樣,跟著編劇演員作者一起進入了一個世界裡面,這麼做可以讓人暫時疑似擁有了精神食糧,暫時忘卻了現實生活中可能的煩惱或平淡。只是,沉浸在白日夢中,甜蜜歸甜蜜,還是會耗費精力腦力的,甚至那個世界精彩了,對這個世界的專注或興致相對微薄了,這也是一種危險,也是一種提醒。只希望能從戲劇中、小說裡,沾染一點帥氣或成熟穩重的反應和作風,讓現實的自己多少有點成長或吸取一些人生歷練,那麼,也就不枉做這齣華麗的美夢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