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9其實本來是因為不喜歡這個世界才讀書的
20170129
(日)
其實本來是因為不喜歡這個世界才讀書的。
「起初,神創造天地…...。」其實本來是因為不喜歡人類才寫字的。「神愛世人,甚至捨了獨生愛子…...。」其實本來是不願意擔當基督徒之稱的。「神在教會設立的,有使徒,有教師…...。」其實本來對教師之位沒興趣的。是她們讓我不再戀家,是她們介紹給我信仰,是她們讓我生病,最後還是回家。然後很努力,然後再一次因為信仰捨了。然後當我終於達到了那個高標,教會和教堂的門卻是關著的,或是要付費的。所有朋友都只能救急不能救人到一生。何況從不想永生。人往高處爬,從學界或從業界,可,高處不勝寒難道不是真的嗎?鬥力,力大的便勝了;鬥智,聰明的便勝了;鬥爭,會爭的就得了,鬥嘴,會講的就贏了,鬥心,貼心的就,犧牲了?
那個社會老師告訴我,能辦到任何事的,「是學心理的喔」。是真的嗎?如果一開始世界上並沒有人類,何來心理?如果無心,還會理人性本善或本惡嗎?如果不一定非要活下去不可,人性還會本自私嗎?曾有人對我說:「請自愛」、「請自重」、「請別自不量力」。每個人和人在世上的相處彷彿都存在著交易、控制、操縱,正面思考也好,負能量也罷,每天每天,即使是善意也可能害死人,即使是惡意,也可能救到人。可是,不能因此就把善惡互換,也不能以假亂真。最真實的,是否只有尚未社會化的小朋友。聖經上記著:「人從小心裏就懷著惡」。...只是個egoist的概念吧?因我們來到世上,幾乎都是來「取」的,即使是「給」,仍然消費著這整個星球。
不用再較勁了。「卡普曼三角形」若單單在戲劇治療領域,而非還在諮商領域,或許不會那麼傷人傷己。人性總難免失誤,體制
(系統/機制)
總難免無情。
「異化」,很莫名的詞;「文化」,很無辜的殺。
若個性真的與生俱來,是何種信仰何種教育何種社會何種職業訓練讓師字輩們紛紛出師?如一個模子SOP(標準作業流程)印製出來,越理性越專業越精準越不能容忍人性的存在、情緒(感性)的破壞。每天都是一種練習,都是一場無懈可擊的演出。然後呢?賜予生命的是誰?奪走所有時間的又是誰?是「名、利、權、錢」哪一個?如果你的工作不給薪,那還會是你想做的事嗎?這才是我在思考的人生。可是,這種思考,一點價值也沒有。沒有吧。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原來是猶太諺語阿。在不會說話前,臉書還能問…...你「在想些甚麼」嗎?
2017年1月26日
2:18
#詩
若無人為妳奮不顧身
妳何必呢再奮不顧身
人為朋友捨命
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更大的
捨不了錢
捨不了命
捨不得那顆
心
--
再評:讓人捨命的,是朋友嗎?(1/29,
2017, Sunday)
留言
張貼留言